收购北京的医学研究院,收购北京的中医研究院,收购北京的研究院。
要求没有异常的,想转让的老板随时来联系。
新政密集发布 地方加速推动中医振兴。
中医产业化、“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成重点。
我国中医传承创新发展正在加速推进。《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梳理中医新政发现,近期多地依托地方特色优势,密集出台政策助力中医振兴,中医产业化、“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成政策发力重点。
海南省11月初发布《关于促进中医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将结合自由贸易港实际,建设中医现代产业体系。开放创新发展中医贸易,打造国际培训中心、国际传统医交流中心。将中医服务纳入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建设一批中医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和示范基地。重点支持三亚市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服务出口基地。科研创新推动中医高新技术发展,做强做大中医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中医健康旅游,打造中医健康旅游新业态新模式。
今年11月份,云南省印发《关于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快云品牌培育,建设一批中医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康体休闲体验园。建立完善中医材流通体系,促进“互联网+物流”发展,打造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材交易中心。
山东则关注“中医+”新业态的发展,积极促进中医跨界融合。计划建成10个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加快中医养生食疗产业化发展。
10月份,湖南省在《关于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将推广中医材区域品牌,推进中医千亿产业链建设,打造中医材产业带和现代中产业基地。当月,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发展,构建中医产业发展引导机制,完善中医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建立中西医协作长效机制,切实提升中医市场竞争力。
8月份,安徽出台政策提出,要建设10个以上“十大皖”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支持亳州“世界中医之都”、大别山“西山医库”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品种、大品牌、大企业。
5月份,上海市印发《关于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致力于发展中医服务贸易,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推进中医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中医健康服务业发展。
4月份,广东省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加快推进中医材现代农业林业产业园建设,支持中医材产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发展。
而在“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体系方面,海南省在对标自由贸易港建设上,上述《关于促进中医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将基于省政务云和省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善省级中医信息中心,加强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高水平中医服务体系。
云南省则实施“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行动,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加快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省级中医数据中心建设。
6月份,江西《关于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建设智慧中房、中医远程诊疗系统,探索移动终端、智能终端的研发和应用,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线上线下一体的“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
对于上述多地推出的中医新政,业内人士给予高度关注,并为中医事业发展积极建言。
湖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巴元明表示,政策的密集出台是落实全国中医大会中“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重要政策性文件的举措,而《湖北省推进中医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目前也在征求意见中。这些政策的核心是把中医的“五种资源”优势摆到经济社会全局中谋划,逐渐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良性互动模式,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让我们大局把得更准,问题看得更清,工作重点更突出,差异化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路径更清晰,中医的发展活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释放。
湖南中医大学教授、医史文化学者、知名中医临床专家彭坚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大力发展中医这是国家的好政策,但要充分了解中医和西医的区别,避免重复过去的老路,防止陷入“中医西医化”的窘境。此外,“好政策”还应有相应配套的法制,规范中医产业有序发展。
巴元明认为,各地在中医产业化和“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重点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目前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新业态发展并不充分并且中医产业链条配合融合度也不高。”
巴元明还认为,中医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不能充分支撑“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长足发展。而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制约了“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可及性。“希望国家省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心电诊断、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四诊’、中医经络诊断、宏观微观舌相诊断、远程教育等服务,提高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服务整体效率。”巴元明说。(记者 曾德金 实习生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