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政策动态
国家医保局扩大 DRG/DIP 覆盖范围 基层医疗机构 10 月起全面执行
9 月 25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的通知》,明确 2025 年 10 月起,全国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一级公立医疗机构及医保定点民营医院全面执行 DRG/DIP 支付。通知要求细化病种分组,对基层常见病种单独设组,同时建立支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患者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业内预计此举将进一步倒逼基层医疗机构优化诊疗流程,控费压力下基层医疗服务效率或迎提升。
卫健委印发《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价管理办法》 明确三级以上需建 AI 辅助诊疗系统
9 月 24 日,国家卫健委公布新版《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将智慧服务等级从 5 级扩至 6 级,要求三级医院 2026 年底前需达到 5 级标准,需建成 AI 辅助诊断系统覆盖不少于 10 个专科,二级医院需实现电子病历互通共享。办法特别增设 “数据安全合规” 评价维度,违规收集患者信息将直接降档,旨在推动智慧医疗规范发展。
六部门联合发文 规范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 严禁第三方平台代开处方
9 月 23 日,国家卫健委、药监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互联网医院处方必须由本院执业医师开具,经药师审核后方可流转至定点零售药店。规定严禁第三方平台介入处方开具与审核环节,要求处方流转全程可追溯,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实行 “线上问诊 + 线下核验” 双重管理,违规机构最高将被吊销互联网诊疗资质。
二、医疗反腐热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 3 起医疗反腐典型案例 涉三甲医院院长与药企高管
9 月 26 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 3 起医疗领域腐败案件:某省人民医院原院长利用设备采购、科室承包等职务便利受贿 1.2 亿元,被判无期徒刑;某药企区域销售总监通过 “学术会议赞助” 名义向 23 家医院行贿 890 万元,已被提起公诉;某医保局基金监管处原处长纵容医疗机构骗保,涉案金额超 3000 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 11 年。通报强调将持续深化 “医药代表备案制” 与 “设备采购阳光平台” 建设。
四川开展医疗反腐专项督查 3 天查处违规机构 17 家 追回医保基金 4200 万元
9 月 27 日,四川省医保局披露,9 月 24 日至 26 日开展的医疗反腐专项督查中,通过大数据筛查与现场核查,查处存在骗保、回扣等问题的医疗机构 17 家,其中三级医院 2 家、民营医院 9 家,追回医保基金 4200 万元,暂停 3 家机构医保结算资格。督查发现,部分医院存在 “分解住院”“虚记诊疗项目” 等新型骗保手段,已建立问题清单限期整改。
广东建立医疗行业行贿联合惩戒机制 药企行贿将禁入采购市场 3 年
9 月 25 日,广东省医保局、市场监管局联合出台《医疗行业行贿联合惩戒办法》,明确对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行贿的企业及个人,实行 “一票否决”:行贿金额超 10 万元的药企,3 年内不得参与广东省内任何医疗采购项目;行贿情节严重的,将纳入全国信用黑名单。办法同步建立 “行贿人数据库”,与医院招标系统自动对接,实现违规企业实时拦截。
三、医院倒闭或拍卖
江苏南通某二级民营综合医院宣布破产 因营收下滑与债务压力被迫闭院
9 月 27 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显示,当地某二级民营综合医院因连续 3 年营收下滑超 30%,累计债务达 1.8 亿元,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该医院成立于 2015 年,高峰期开放床位 300 张,近年受公立医院扩张与医保控费影响,门诊量较峰值下降 62%,2025 年上半年仅完成营收 890 万元,最终因无力支付医护工资与设备维护费闭院,目前资产正在公开拍卖。
浙江温州 3 家民营专科医院被司法拍卖 起拍价合计不足千万
9 月 26 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温州 3 家民营专科医院(眼科、牙科、妇科)同步挂牌拍卖,起拍价分别为 280 万元、320 万元、350 万元,均不足原投资成本的 1/3。这 3 家医院均因 “资质不全 + 经营不善” 陷入困境,其中眼科医院因聘用无资质人员开展手术被吊销许可证,牙科医院则因虚假宣传被多次处罚,业内称中小民营专科医院出清速度正持续加快。
河南郑州某连锁体检机构 8 家分院关停 母公司启动资产处置程序
9 月 24 日,郑州某知名连锁体检机构发布公告,旗下 8 家分院因 “市场环境变化与战略调整” 停止营业,已启动会员分流与资产处置工作。据内部人士透露,该机构 2025 年上半年体检人次同比下降 45%,企业团检订单减少是主因,叠加合规成本上升,单店月均亏损超 20 万元。目前其医疗设备已被抵押,部分分院场地正对外转租。
四、医疗事故纠纷与违规
上海某医美机构因注射假玻尿酸致 3 人面瘫 负责人被刑拘 机构吊销执照
9 月 27 日,上海市卫健委通报一起重大医美事故:某医美机构从非法渠道采购未注册玻尿酸,为 5 名消费者注射后,3 人出现面部神经损伤导致面瘫,2 人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经查,该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操作人员无医师资质,涉案假玻尿酸货值达 120 万元。目前机构负责人已被刑拘,相关产品溯源与受害者救治正推进,市卫健委宣布开展全市医美耗材专项排查。
北京某三甲医院护士错输药物致患者死亡 医院被罚 50 万元 涉事护士吊销执照
9 月 26 日,北京市卫健委公布医疗事故调查结果: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在给药时,误将氯化钾注射液当作生理盐水输入患者体内,导致患者心脏骤停死亡。调查认定为一级医疗事故,医院因 “给药核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被罚 50 万元,涉事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科室主任被免职。医院已对全院开展给药安全专项培训,并与患者家属达成赔偿协议。
湖南长沙某医院违规开展胎儿性别鉴定 被吊销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资质
9 月 25 日,湖南省卫健委通报,长沙某民营医院违规为孕妇开展胎儿性别鉴定,通过 “彩超检查 + 私下告知” 方式收取费用,涉案金额超 30 万元。经查,该医院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已被吊销相关资质,罚款 3 万元,直接责任人被暂停执业 6 个月。通报显示,2025 年以来全国已查处此类案件 19 起,均依法从严处罚。
山东青岛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骗保被查 虚开处方套取基金 210 万元
9 月 23 日,青岛市医保局披露,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 “虚构诊疗记录”“虚开慢性病处方” 等方式,套取医保基金 210 万元。该中心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品低价转卖,同时伪造患者签名完善报销手续。目前医保局已追回全部资金,处以 2 倍罚款,暂停该中心医保定点资格 6 个月,负责人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五、医院与医药创新动态
协和医院团队研发出新型胃癌早筛试剂盒 准确率达 96% 获 CE 认证
9 月 26 日,北京协和医院宣布,其消化内科团队研发的 “胃癌甲基化检测试剂盒” 通过欧盟 CE 认证,即将在欧洲上市。该试剂盒只需采集受检者血液样本,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甲基化水平诊断早期胃癌,准确率达 96%,检测时间从传统活检的 7 天缩短至 2 小时,成本降低 50%。目前团队正推进国内注册审批,预计 2026 年初投入临床。
恒瑞医药 PD-1 抑制剂新适应症获批 用于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
9 月 25 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 PD-1 抑制剂 “卡瑞利珠单抗” 新增适应症获批,用于晚期食管鳞癌一线联合治疗。此次获批基于 III 期临床试验数据:联合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达 15.8 个月,较单纯化疗组延长 4.2 个月,客观缓解率提升至 62%。该适应症的获批使卡瑞利珠单抗覆盖的癌种扩至 9 个,进一步巩固其在国产 PD-1 领域的地位。
华西医院建成国内首个 AI 手术机器人培训基地 可模拟 500 种手术场景
9 月 24 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布建成国内首个 AI 手术机器人培训基地,配备 12 台新一代手术机器人,开发出涵盖普外、胸外、骨科等领域的 500 种手术模拟场景。基地采用 “虚拟操作 + 动物实验 + 临床带教” 三级培训体系,学员通过考核可获国家认可的操作资质。据介绍,该基地每年可培训 1000 名外科医生,加速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普及。
复星医药与德国药企合作 引进全球首个口服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药物
9 月 23 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与德国某药企达成合作,获得其口服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药物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该药物是全球首个无需注射的 SMA 治疗药物,通过调节 SMN2 基因表达起效,临床数据显示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复星医药表示将加速推进药物进口注册,预计 2026 年在国内上市,填补口服 SMA 治疗药物的市场空白。
六、医疗美容
卫健委开展医美行业专项整治 5 天查处违规机构 43 家 吊销执照 7 家
9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通报,自 9 月 22 日医美合规指南发布以来,全国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 天内查处违规医美机构 43 家,其中 7 家因 “非法行医 + 使用假劣药品” 被吊销执照,12 家被暂停执业,罚款总额达 860 万元。重点查处的问题包括:生活美容院开展注射项目、虚假宣传 “一次性祛斑”、未履行未成年人知情同意程序等,多地已公布投诉举报热线。
美团、抖音下架违规医美广告超 2 万条 建立资质审核白名单制度
9 月 26 日,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美团、抖音等平台响应医美合规要求,5 天内累计下架违规医美广告 2.1 万条,清理 “医美托” 虚假评论 3.5 万条。两大平台已建立医美机构资质审核白名单,仅允许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入驻,同时屏蔽 “无痛”“永久” 等绝对化用语。平台还上线 “资质查询” 功能,消费者可实时核验机构与医师资质。
医美耗材追溯平台上线 玻尿酸、肉毒素实现 “一物一码” 全程监管
9 月 25 日,国家药监局宣布全国医美耗材追溯平台正式上线,要求玻尿酸、肉毒素、埋线等 13 类高风险耗材全部赋码销售,实现 “生产 - 流通 - 使用” 全程可追溯。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看产品注册信息、生产批号、流通轨迹等,平台还设置 “异常预警” 功能,对超期使用、来源不明的耗材自动报警。药监局表示,年底前将实现高风险医美耗材 100% 追溯覆盖。